食糖是人体主要营养来源之一,人体的消耗要以糖类氧化后产生的热能来维持,人体所需的能量大约有70%是靠糖类供给。食糖的摄入不仅能满足人对能量的需求,同时会激活大脑中的愉悦及奖赏系统,唤起愉悦满足等正面情绪。食糖代谢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,极易排出体外,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,因此食糖是人体最经济安全的能量来源之一。
作为天然营养源,食糖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,在缓解疲劳、抵御寒冷、稳定血糖等方面效果明显,从生理需要出发,适量补充食糖对健康是有益的。作为天然甜味的来源,食糖还是饮料、糖果、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。作为酱油酱料等调味品的配料,食糖也让我们的一日三餐更有滋有味。食糖有较强保水性,可以防止食物腐坏,通常用于果脯和果酱的保藏;在烘焙食品中加入糖,不仅能使面团变紧实,还可以保持面包的柔软程度,有助面包的发酵。糖在高温加热时会发生“美拉德”反应,呈现枣红色的同时释放浓郁香气,可用于菜品的上色增香。因此,食糖与美好生活息息相关,其愉悦美妙的口感,可以驱赶压力和烦恼,提升幸福指数,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。
1.行业基本情况
从全球范围来看,食糖作为大宗贸易商品,具有生产国集中、进口国分散的特点。全球主要生产国包括巴西、印度、欧盟、泰国、中国、美国、墨西哥、俄罗斯、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等,其中前十位食糖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6%;前四大食糖出口国分别是巴西、泰国、澳大利亚和印度,整体贸易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7%。食糖兼有商品属性、能源属性和金融属性,其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包括自身供求、原油等关联商品价格及汇率等。
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,糖料作物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,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主粮、油料和棉花,居第四位。食糖产业链上游原料是甘蔗和甜菜,以甘蔗为主,约占80%。近年来,我国食糖产量整体保持平稳发展,年产量在1000 万吨左右,国内食糖消费量每年在1500 万吨左右,缺口部分通过进口糖补充。
我国食糖消费呈现“以工业消费为主、居民消费为辅”的格局,用于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工业消费占比约为64%,剩余的为居民和餐饮行业等直接食用领域的食糖民用消费。从消费现状来看,近10 年国内食糖消费总量整体平稳,人均年食糖消费量为11.3 千克,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50%,食糖消费存在较大的增长潜力。
随着食糖科学知识的普及,在经历了一波对食糖“矮化”的负面宣传后,消费者重新了解食糖,客观对待食糖,意识到食糖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。与此同时,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化学合成甜味剂的管理,推行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,消费者也逐步意识到长期食用代糖给身体健康带来的风险,食糖消费回归正常水平。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科技进步,食糖在食品、医药、化工、新能源等领域也有着更加广泛应用,食糖的消费潜力也将进一步释放。
2.中粮糖业的行业地位情况
中粮糖业是国内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的食糖企业,拥有强大的全产业链、全价值链优势。市场份额“三分天下有其一”,主打的“中糖牌”产品拥有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作为中国市场的主要进口渠道,公司在国内外食糖市场也拥有较大影响力,拥有从国内外制糖、进口及港口炼糖到国内贸易、仓储物流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。中粮糖业通过研判商情,根据市场行情及运营需要调整库存和进口规模;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,提升国内制糖自给率水平;充分发挥制糖技术及品控优势,全面降低成本,深耕区域市场,细分行业赛道,形成“自产+炼糖+进口”的独特竞争格局;与食品加工、医药健康、化工生产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,营业收入保持稳步增长,行业领导地位持续巩固。
3.行业政策情况
食糖是我国重要性仅次于粮食和食用油的生活物资,食糖行业成为国民消费不可或缺的行业之一。近年来,国家各部门纷纷出台政策,对糖料供给、保障措施、农业科技等方面指明了思路和方向。
2023 年3 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下发了《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》,涉及公司业务的内容提到:“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:制糖。技术工艺及装备提升重点方向:制糖。甘蔗和甜菜预处理及适应性改造技术;膜法制糖、离子交换生产精制糖技术;糖厂蔗渣锅炉烟气综合治理技术;制糖全产业链数字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转型相关技术与装备。”
中粮糖业是中粮集团旗下食糖与番茄产业发展平台,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、健康、高品质的食糖产品,从事业务包括国内外制糖、食糖进口、炼糖、食糖贸易销售以及番茄制品加工,是国内最大的食糖生产和贸易企业、国内最大的番茄制品生产企业,全产业链增值能力位居行业前列。
4.中粮糖业商业模式
中粮糖业在国内外建立了完善的食糖产业布局,形成了从制糖、炼糖、贸易到仓储物流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。依托商情研发体系,科学预测市场供销趋势,提前布局年度自产糖、贸易糖、进口糖的产、购、进、销进度;依托现代农业管理体系和工厂精细化管理运营能力,确保原料增产同时降低综合生产成本;合理把握贸易糖与进口糖的购销时点与节奏,降低综合贸易成本,并根据市场价格实现销售;通过套期保值降低糖价波动风险与汇率风险,从而实现整体稳步高质量发展。
自产糖:指以甘蔗、甜菜为原料制作而成的食糖。公司在国内共拥有13 家制糖企业,遍布于广西、云南等优势原料主产区;在海外运营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Tully 糖业。
加工糖:亦称炼糖,即将原糖进一步加工为食糖。中粮糖业是我国食糖进口的主渠道,是连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桥梁,加工糖业务延长了食糖产业链,平滑了大宗商品周期性影响,奠定了公司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基础,推动公司食糖经营量稳定增长。
贸易糖:指根据商情研判和贸易机会在国内市场买卖的食糖。公司通过期现结合的方式,精准捕捉糖价趋势行情,有力保障了国内食糖供应。
5. 中粮糖业产能布局
在制糖领域,中粮糖业在国内外甘蔗、甜菜制糖领域年产糖合计100 万吨,公司制糖厂制糖方法为碳化法或硫化法,旗下崇左糖业、北海糖业、江州糖业均已成功获得“零碳工厂”认证。
在炼糖领域,中粮糖业已具备超过200 万吨/年炼糖产能,稳居国内行业首位。2024 年,中粮糖业把握行业大势、坚持客户导向,在完善战略布局上走出坚实一步–漳州糖业完工并投产,该重点项目以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为引领,首创多项核心工艺,关键设备100%国产化,数智化应用达到行业领先水平。漳州糖业将逐步替代中粮糖业旗下辽宁糖业华南区域业务,完成对福建与周边区域的覆盖。中粮糖业沿海炼糖布局连点成线,加上西北甜菜糖和西南甘蔗糖布局,将初步实现核心销区全覆盖的产业格局。报告期内,公司积极推进市场预热等系列举措,目前已通过多家头部客户审厂,销售渠道辐射厦门、漳州、泉州、汕头等地超百家中小型食品企业。
6.中粮糖业2024年食糖业务运营情况
公司2024 年度食糖总经营量约421 万吨,食糖业务营业收入约299.10 亿元,同比下降1.98%;营业成本267.64 亿元,同比下降0.54%。2024 年度公司自产糖产量124.63 万吨,同比增长10.25%;自产糖销售量119.04 万吨,同比减少0.21%。
注:以上内容源自中粮糖业2024 年年度报告摘要